中文/en
website group
从年产值40亿元、税收1亿元,到年产值1500亿元、税收过百亿,通过城市更新,银山、青湖两个旧工业区身价飙升百倍。“同样的空间,不同的质量、不同的效益,这正是城市更新的意义所在!”上周,我市在清溪召开现场会,引导全市盘活存量土地、创新发展模式、全面提升重大项目承载力,实现更高水平发展,市委书记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吕业升对清溪镇谋划工业区更新改造,为全市盘活存量土地树立“范本”给予肯定。
经过多年发展,东莞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,也消耗了大量土地,土地已成为制约东莞发展的重大瓶颈。土地开发强度达46.8%,空间布局分散、土地开发强度高,镇街缺乏用地空间承接优质项目,全市土地产出率偏低、集约利用水平不高……这些都是东莞的“切肤之痛”,随着我市土地开发强度接近极限,盘活存量土地、转变发展方式,成为了我市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。
同样的问题困扰着众多城市,优化存量土地成为了时代的共识。为打破瓶颈,厦门通过整合存量土地实现“零地招商”;深圳也采取了旧村改造、土地整备、建设用地清退等方式盘活存量用地;上海通过盘活土地、调整规划,甚至实现了用地规模“负增长”——建筑用地总规模从3226平方公里调减到3185平方公里。
党的十九大深刻指出,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,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、优化经济结构、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。走进新时代的东莞也迎来了以存量开发为主的内涵式增长新阶段。结合实际情况,会议指出,盘活闲置用地、推动“三旧”改造成为拓宽东莞发展空间的主要抓手。
由于历史原因,我市形成了一批闲置用地。以至于出现了优质项目找不到容身之处,建设用地却在旁边“晒太阳”的怪现象。会议提出,对于批而未供的土地,我市将通过指标调整、限期供地以及调剂使用等方式进行盘活,整改不到位的暂停用地报批,倒逼土地利用水平有效提升。
数据显示,我市纳入“三旧”改造标图建库面积25万亩,目前完成改造不到10%。为激活“三旧”改造、推进“工改工”,我市将精心编制新一轮的城市更新专项规划,划定“工业红线”确保实体经济发展空间,并着力从顶层设计上破解碎片化问题,研究推进连片“工改工”改造。同时,我市还将建立兼顾各方的长远利益机制。
时下,东莞正面临粤港澳大湾区、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重大机遇,作为重要节点城市,东莞首次与香港、广州、深圳等先进城市“并轨”谋划发展。盘活存量土地、推动连片整合,不仅打造出更多中高端项目的承载空间,为东莞新一轮腾飞插上翅膀;同时,在旧城中心、老工业区实施的城市更新,也将为东莞最辉煌的历史添上时代华章。
可以预见,一批批老街巷、旧工厂破茧化蝶成为一个个现代工厂、城市街区,重塑繁华,注入时代活力,东莞的生活将更美好、城市品质将更高。这充分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,对城市的延续,对居民的真诚回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