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/en
website group
南沙经济增速连续三年居广州首位,拟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备产业园 广州南沙自贸区经济发展快速,大片楼盘拔地而起。南都记者 马强 摄
南都讯 从广州城市副中心到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合作区,两年间,南沙的角色增加了,机遇和挑战变多了。昨日,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挂牌两周年之际,南沙区相关部门公布诸多数据总结南沙两年的各类经验成果。数据显示,2016年南沙g d p为1278 .76亿元,同比增长13 .8%,增速连续三年排名全市第一,企业目前挂牌数是挂牌前历年注册企业总数的两倍。
未来,南沙如何在经济快道上持续“奔跑”?南都记者总结广州南沙区相关部门公布的信息发现,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是各部门的共识。
103家总部型企业落户南沙
将为央企建“走出去”平台
前日,规模1500亿元国新央企运营(广州)投资基金落地广州南沙,成为广州迄今为止单体规模最大的基金。
昨日,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挂牌两周年之际,南沙区相关部门公布了诸多数据总结南沙两年的各类经验成果。其中一组数据引人注意:目前已落户70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和103家总部型企业。
挂牌以来,为何南沙积极引进及发展央企?如此,企业结构是否会出现过于单一,影响市场活跃度?
“其实央企的数量不是最多的。”南沙区投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从企业结构看,外资企业设立的有39家,大型央企设立的总部有26家,民营企业设立的有38家,其中世界500强企业设立的区域总部、功能性总部有17家。但因为央企相对质量高,产业聚集效应也明显。比如说总部经济,当一个央企国内总部或华南总部入驻南沙后,就会带来一批二、三线的公司,这样其实不影响市场活跃度。南沙作为国际航运枢纽重要部分,要走出去就需要一个平台。可以说,入驻南沙的央企起到一个带头的作用,也满足了经济开发的需要。
随着南沙产业的发展,其实无论是在航运、科技或是其他方面,国外、港澳的企业,比挂牌前都有所增加,未来,这个趋势会更加明显。
自贸区遇到央企会产生怎样的创新效应?对此,南沙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、自贸办主任潘玉璋透露,目前,中远海运散货、中交、中铁建、中铁工等龙头企业总部项目相继落户,下一步,南沙将搭建央企走出去平台,与央企进行深度合作。
拟发力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备
国际化智能大咖峰会下个月召开
昨日,南沙区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官方发布的一组数据同样亮眼:2016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691.88亿元,同比增长6.2%。
南沙科创之路“大概有三个特点。”据南沙区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这三个特点分别为信息研发机构市场化、寻求国际科技合作、科技成果转化。目前,南沙根据第三个创新思路,已在酝酿一件大事:建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备产业园。
南沙此前曾公布要打造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园,但当时还未提及要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。而这项技术是目前国内正在突破且在寻求和国际合作的核心技术。
“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核心,工艺与装备是动力电池生产的关键。好比车的‘大脑’。”为了落地这一计划,南沙这一次再次选择类似与央企合作的路线:跟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合作。
据悉,该院于2013年承担了国家工信部“强基工程”平台专项“锂离子动力电池工艺装备技术基础服务平台”重大项目。该项目是以提高国内锂离子动力电池整体制造水平为目标,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、高质、自动化、数字化的电池制造工艺和装备体系。目前,已设立了首期规模3亿元的新能源产业投资基金,共同建立了锂电装备孵化器。该平台现已集聚了包括国内锂离子电池行业领军人物、中科院物理所黄学杰研究员在内的一批顶尖专家。
据南沙区工业和科技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下一步,南沙将充分利用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政策,围绕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这两个汽车动力电池的主要发展方向,重点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备产业园。在锂电技术方面,发挥工研院现有的技术平台、人才团队、产业基金和孵化储备项目的基础优势,集聚锂电装备研发、生产、测试、销售的产业链条。在燃料电池方面,依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,推动醇类燃料电池技术的示范应用与产业化。
跟知名企业合作的模式在另一个高新技术项目上也有所体现。今年3月15日,国内最大的通信软件和方案提供商——— 亚信时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与广州市政府签订协议,将投资30亿元在南沙建设亚信全球总部。根据规划,未来将在南沙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。
“预计下个月举办一场论坛,同时启动研究院项目。”根据计划,届时会举办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大咖会,邀请全球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相关的国内外龙头企业及专家,一起来为南沙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出谋献策。
来源:南方都市报